站内导航

  • 首页
  • 中超

    中超争冠的幻觉:零容错

    2025-09-15 16:31:46

    体坛周报评述员严益唯

    本赛季中超还剩下6轮,争冠形势之胶着,是自2009赛季以来的首次。正因为竞争如此激烈,稍有闪失就可能让一个赛季的努力付之东流,随着联赛接近尾声,“零容错”似乎越来越成了争冠的“政治正确”。第24轮赛前,申花主帅斯卢茨基就坦言:“我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容错率”。以至于当比赛第85分钟,泰山队抓住申花队门将传球失误再次将比分扳平后,斯卢茨基难掩沮丧,赛后在面对争冠形势的提问时,更是情绪崩溃。

    其实,所谓“零容错”更像是一种重压下的幻觉。

    自第15轮以后的9轮联赛,中超BIG4(成都蓉城、上海海港、上海申花、北京国安)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同轮同时赢球的情况。换言之,迄今为止下半程联赛,每一轮都有争冠球队因为“犯错”而出现丢分的情况。这就是为什么在24轮之后,争冠四强依然仅有5分差距,前三名球队之间更是只有一场球的差距。

    这也意味着,不仅没有一支球队需要背负“零容错”的压力,实际上随着后金元足球时代,球队实力更加接近,在漫长的联赛中,任何一支球队都做不到绝对的控制力,保持第一实在太难,唯一确定的,恰恰是随时都会犯错。而如今仍然处于争冠集团的四支球队,之所以能够依然保持争冠的机会,不是他们没有犯错,只不过是他们也几乎都具备了随时纠错的能力。


    零容错的双刃剑

    “零容错”作为一种态度,能在争冠关键期制造紧迫感,让球队不敢掉以轻心,从而把每一场比赛都当作决赛去踢。对职业球员而言,这样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激发斗志。

    但另一方面,高压之下,‘零容错’也可能变成包袱。一旦错误真的发生,过度的心理落差容易让球队失去冷静,甚至在更衣室内部引发混乱。教练在战术层面也可能因畏惧失败而进行非理性的调整,反而错过理性纠错的机会。斯卢茨基本轮赛后几近崩溃,以及国安在0比6惨败泰山后,本轮作战出现的匪夷所思的技战术大变形,都是“零容错”重压下的失常。

    四强的纠错能力

    与其强调“零容错”,不如承认错误的不可避免,并考察各队能否在错误发生后及时修复。其实,联赛下半程以来,中超四强都展现了纠错或抓对方错误的能力。

    成都蓉城因为主帅徐正源一度公开了与俱乐部的矛盾,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第17轮客场输给津门虎,排名一度跌落至第四。但很快,俱乐部果断公开释放与教练团队和解的信号,徐正源团队也在战术层面迅速调整。第23轮对阵海港,蓉城有针对性地在左路发力,化解了海港的“抢开局”战术,并在半小时就连入三球锁定胜局。这次纠错,从内部管理到战术选择都有体现。

    海港同样在及时纠错中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反超。第18轮主场被西海岸逼平后,他们意识到全场依赖传控难以维持强度,于是转而强化开局进攻,力争在体能充沛时建立优势。第20轮客场2比1击败申花,正是这种调整的结果。

    申花虽然最近一个多月错误频出,但斯卢茨基的战术应变力不可小觑。第17轮对阵国安,在主力射手路易斯缺阵的情况下,他果断改打单前锋的“圣诞树”阵型,充分利用国安防线身后的空当,最终3比1取胜。即便频繁丢分,申花依然能多次登顶积分榜,靠的正是善于抓住对手错误的能力。

    相比之下,国安的纠错显得迟缓。第17轮被申花击穿后,他们没有立即调整,结果第19轮又被津门虎以类似方式得手。直到主力中卫恩加得乌缺阵时,他们才被迫收缩防线,收获短暂的连胜。然而22轮和23轮的比赛,他们又恢复了激进站位,结果在济南遭遇0比6惨败。第24轮客场输给河南,更是战术和心理全面失衡。国安的纠错往往滞后甚至走形,这正是他们出现掉队迹象的根源。

    关键在于纠错

    当然,“零容错”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。2024赛季第29轮,申花主场被保级队新鹏城逼平,痛失榜首。最后一轮虽然客场击败蓉城,但因海港同时获胜,最终以1分之差屈居亚军。那场平局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。历史证明,当赛季进入最后两三轮时,错误的代价往往会被无限放大。

    然而放在本赛季第24轮的当下,情况并不相同。过去9轮,四强从未同时赢球,也未同时输球,错误几乎是“轮流发生”。随着四强即将在亚冠赛场登场,双线作战下出错更难避免。

    因此,真正决定冠军归属的,不是错误是否会发生,而是谁能在错误发生后依然保持冷静,避免自乱阵脚;谁能在对手犯错时敏锐抓住机会,完成积分和心理的反超。

    “零容错”更多是一种渴望冠军的态度,而非事实规律。既然错误无法避免,冠军,终将属于那些能够在错误之后依然冷静、清醒并敢于修正的球队。